我市残奥冠军卢冬——“无臂美人鱼”浪里逐梦
卢冬刻苦学习,用脚记笔记、写作业,从未因失去双臂而影响学业。她从一年级开始,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。初二那年,辽宁省残疾人体训中心到学校选拔运动员,13岁的卢冬入选。根据身体条件,她被分配到游泳队。从此,她与游泳结缘。
专项练习游泳,对从来没接触过游泳的卢冬来说,是个全新的挑战。卢冬终日扎在泳池里,反复地练习再练习。因为技术好,能吃苦,她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。训练期间,别人训练一个小时,卢冬就训练两个或三个小时,因为坚持训练,她连续几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。面对训练中的现实困难,坚强的卢冬咬紧牙关,一秒一秒坚持,一次一次练习,到测试时,别的运动员只能坚持两三分钟,卢冬却能保持身体平衡5分钟。水上训练时,开始因为掌握不好技巧和节奏,卢冬经常在冲刺瞬间,头部重重撞到池壁上,后来虽然练熟了,掌握了节奏,但很多时候为了争取可能的0.1秒,她仍会用尽浑身力量用头去撞。
卢冬在泳池里找到了自信和快乐。2005年5月,参训不到一年的她,就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,在参赛的5个项目中,她获得了两个第1名,两个第2名,一个第3名的好成绩。初次参加全国赛事,她就崭露头角,成功入选国家队。2012年,21岁的卢冬在伦敦残奥会上夺得女子S6级100米仰泳冠军,并打破残奥会和世界纪录,2016年在里约残奥会上,她收获这个项目的银牌并打破世界纪录。
2021年8月,卢冬参加第十六届东京夏季残奥会。她不畏强手,不惧新秀,凭借高超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,在男女混合4×50米自由泳接力、女子50米蝶泳S5级、女子50米仰泳S5级、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SM5级决赛中一举夺得4枚金牌,其中,三破世界纪录,一破亚洲纪录,在辽宁省参赛选手共夺5枚金牌中独占4枚,大放异彩。特别是在女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的颁奖台上,由于亚军、季军都坐在轮椅上,卢冬主动单腿下蹲与她们合影,这一蹲,温暖人心,感动世界,中国和世界各大媒体争相赞誉:“小动作,大格局”。卢冬,以自己的温儒良善,为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。
东京残奥会结束后,卢冬不洗征尘,连续作战,又接着参加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,并再夺4枚金牌、3枚银牌,4破世界纪录。
作为运动员,卢冬在泳池中劈波斩浪,奋勇争先。而作为女孩,她总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,每天用脚精心地涂红、描眉。她还利用训练之余,学会了弹琴、编织,她的生活丰富多彩,充满了阳光和彩霞。
撰稿:李海龙 图片来源:新华社
编辑:王冬颖 责编:刘志焱
审核:李雅青 王楠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