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BA球星顶薪频出,小将合约缩水,底薪球员扎堆
NBA贫富分化真严重,这些球员的薪水真的太低了
休赛期动静不小,续约信息一波一波,天赋世代赶上工资帽上扬的好年景,班切罗百分百顶薪,霍姆格伦毫无悬念跟进合同,下一份一开口四千万美元见面,将来顶薪还要继续往上涨。大牌球星挣钱确实没天花板,巨额合约签完,各种奖金条款藏着,光是工资帽变动带来的涨幅就够让昔日的顶级全明星羡慕。看看NBA历史前20最高薪合同,基本都在这几年,榜单前十全是现役,在NBA拼大合同难度反倒没以前大,把球权握住,数据一刷,顺着天赋周期走,总经理也得跟上新市场溢价给钱。
大鱼赚钱轻轻松松,小虾米就没那么容易,球员人数四百多,能拿顶薪就那么几位,掰着手指数也数得出来。大部分人只能在底薪和中产晃荡,一线二线待遇差三四倍,贫富分化扎眼。特伦特活生生走到这条岔路口,曾经在开拓者顺风顺水,场均十几分是有的,进攻端三分有,冲击篮筐也敢做,命中率并不丑,正是该谈一份好合同的年纪,偏偏选择换队到雄鹿。雄鹿整体阵容老化,整体竞争力没有上升,追梦争冠只是美丽的口号。雄鹿当前薪资空间紧张,硬顶工资帽,承诺不可能多高,特伦特只能拿接近老将底薪的合同。打了几年联盟,身价掉成这样,不用精算师都能看明白其中的无奈。
NBA合同能低成啥水平?底薪流水价,按照年资每年差距也不算离谱。联盟薪水最低的新人,第一年百万美元,只能说不算饿肚子,也真没多少花头。按联盟平均薪酬算,动不动就一千两百万往上跑,真正拿到手都是主力轮换以上,替补席上的人挤在底线。像特伦特这种数据在那摆着,场均得分超过两位数,外线能力扎实,去年还不到25岁,这种人都保不住一个好合同。球队座位有限,体系崩塌之后,市场怎么衡量球员价值,永远说不清。
底薪球员扎堆,海斯算是典型例子。2019年首轮出身,出道顺,没有花活,定位明确,蓝领内线。强项是运动能力,前场板拼抢异常积极,防守做得准,有时候能顶一段时间中锋。可惜有时候思路脱线,球场上传导卡死,进攻选择挺迷,犯规也多。湖人去年签来试水,结果没捞着多大机会,夏天又是一年底薪。NBA蓝领行情整体在涨,可就是有球员始终穿不透天花板。联盟有不少内线拿着一千万的蓝领工资,海斯只能在替补席找到出场时间。现在轮换不上,想升合同?轮不到他说话。
火箭队今年补进好几个工兵,同样顶着兄弟名头一边玩家庭篮球一边糊口的阿隆霍勒迪,休赛期又是底薪。NBA有名的兄弟组合不少,霍勒迪家族现在老大在凯尔特人,是绿军防守大闸,小弟阿隆中规中矩,火箭后场轮换边缘,每场出场时间一抓一小把。以他进攻端的手感和防守积极,其实有吃饭的本事,但拿到底薪,那就是板凳工兵。如果阿隆换在五年前,后卫薪酬小阳春,怎么也能签个两三年五六百万的合同。
展开全文
看合同、看阵容、看工资单,翻来覆去就一个结论——NBA贫富分化越来越誇张,一边是几千上亿的大合同任性掏钱,出镜率高的球员挥金如土,各种顶级待遇,投资理财团队踏破门槛。另一边普通球员,为了一份保证合同拼死拼活,底薪落地,没有稳定空间,随时可能被裁掉。每年都会有新秀涌进来,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抢饭碗,底薪球员的位置越挤越少。
联盟机制表面公平,实则资源往头部集聚。老将底薪一百万多点,基本跟十年前差不太多,真正涨上去的那一截都分在超级巨星、主力核心手里,市场上“中产合同”已变成一种奢侈品。上赛季中产特例973万,放在四年合同上看就是近四千万,近三十支球队中,能给普通轮换这种连续保障合同的不会超过一半,很多球员拼了几年就是等这么个稳定收入。
球星身价火箭般上天,底层球员收入原地踏步,压力越来越大。球迷看到合同花边新闻,经常惊讶大合同数字,对背后的无数底层球员,不怎么关心。工资帽每年涨,底薪跟涨稀松平常,大钱进小钱出,天壤之别。机会和实力在NBA打混沌仗,一步没跟住,薪酬断崖,下滑速度可怕。换在几年前,班切罗、霍姆格伦还没进联盟,那批薪酬不会有这么高。历史曾经的大牌,都只能望合同价格兴叹。
像特伦特、海斯、阿隆霍勒迪这样的小将,球场表现不差,就是难拿市场溢价,他们合约到期,顶多转转球队,工资难上不去。数据统计显示,NBA底薪球员比例稳步提升,过去5年数目翻了倍。联盟新人不断,老将中产名存实亡,只有能稳定轮换的主力享受待遇。观众席上球迷讨论合约,转眼就能说出哪些人身价暴跌,哪些人被扫地出门。
顶薪合同签得满天飞,底薪球员连稳定生计都难保障,NBA贫富分化肉眼可见。市场竞争无情,数据、曝光度、年龄,每一项都影响合约分量。看起来遥不可及,其实像特伦特们未来的命运,成败全在体系对位,若环境无变,摆脱底薪 destiny 难度极高。
这些人能不能熬出头,真不是一两场球能决定。巨星崛起必然带来底层挤压,NBA金字塔还有机会向下扩张吗?球迷心里都盘算着自己的看法,您怎么看?
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,倡导积极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争议,欢迎监督指正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Read More